胡星铭:什么是哲学家的标志?

一些搞分析哲学的人认为,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论证过程。一些反对分析哲学的人因此说,分析哲学不关心真理,只是理智的游戏。

对“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论证过程”,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任何清晰、有效、非循环的论证都很重要,而其结论无论是什么,都不重要。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错误的。我可写一个100页长的清晰、有效、非循环的论证,结论是“汤唯认为胡星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但这个论证显然没很大价值,因为“汤唯是否认为胡星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我当然很重要,但对99%的哲学专家可能连娱乐价值都没有)。在一个琐碎的问题上,无论就何种立场进行何种论证,论证过程都是不重要的。

另一种解释是:对于重要且有争议的问题(比如“教育部是否可以强迫小学生看某个电视节目?”),我们不应教条地坚持某个观点,而应该跟着论证走:我们应该借助逻辑等工具,仔细考察支持和反对这个观点的各种理由/证据,然后看总的理由/证据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个观点。如果支持,我们就相信这个观点;如果不支持,我们就不相信这个观点。

这个看法我基本同意。苏格拉底说:I am the kind of man who listens only to the argument that on reflection seems best to me. 这话被视为哲学家的标志。分析哲学继承了这个传统。

至于说“分析哲学不关心真理”,才是不关心真理的话。分析哲学家很少为了刺激而追逐新的议题,或者编造许多新的术语包装自己的思想,或者对一个文本进行魔幻的索引式解读。相反,分析哲学关注传统的老问题,推崇清晰平实的文字,讲究逻辑和证据,就传统的老观点展开辩论,为的正是找出重要的真理。比如,“知识有无内在价值?”这个问题,是很古老的哲学问题,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至少有些知识是有内在价值的(许多哲学家和数学家——如柏拉图和张益唐——认为纯数学知识是有内在价值的);另一派则认为,没有任何知识有内在价值(一些哲学家——如享乐主义者——认为知识只是获得快乐的工具)。有许多分析哲学家还在研究这个问题,试图给出新的论证,证明其中一派是真理,另一派是错误的。

但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很无聊。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捍卫“没有任何知识有内在价值”这个观点。一个朋友看了,说:“好无聊。这个观点不是老生常谈吗?有什么好捍卫的”。另一个朋友听说我在研究“知识是否有内在价值?”这个问题,也说“好无聊。‘知识有内在价值’不是老生常谈吗?有什么好研究的”。他们似乎不关心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反正不是p就是not-p,而p和not-p都是陈词滥调,没有新意。他们似乎希望我能研究个新鲜刺激的问题,有个新鲜刺激的观点,至少发明一些新鲜刺激的术语。这样的学术研究才sexy。分析哲学太土了!

我承认分析哲学不够sexy,但卖弄风骚不是哲学家该做的事。哲学家应该探究重要的问题,努力在不同的回答中甄选出正确的答案,并为之做更好的辩护。重要的问题可能很陈旧,正确的答案可能已蒙尘,但不会因此而丧失价值。这不是说没有新鲜刺激的哲学问题和真理,而是说新鲜刺激不是哲学研究的目标。

2018年9月3日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WooThemes

Skip to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