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的偏见与大佬的推荐

一、正面的偏见

读博时,我每写一篇论文,总要发给导师,请他给我一些反馈。不是我觉得自己写的不好。相反,我觉得自己写的每篇文章都是第一流的杰作,否则不会花很大力气去写完。但我不太相信自己的判断,也认为自己的文章是否好,不应该由自己来判断。所以要请我导师帮我看看。

我导师是个宽厚之人,除了给我细节上的反馈外,也常对我的论文给个总体评价。他的总体评价只有两种:interesting和excellent。起初,我得到interesting还很开心,觉得是赞赏。但很快就发现,他所谓的interesting,几乎就等同于“非常不好”;而所谓的excellent,只是说“有点新意,但需要做很大修改”。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对导师给我的赞美有所警惕。不是觉得他拿人情话糊弄我,而是觉得他的赞美带着鼓励我的动机,不太可靠。再后来,我读了一点认知心理学,知道了”正面的偏见”(positive bias)这个词,对导师给我的赞美更加警惕,因为即使他真的觉得我写的论文非常好(没有任何鼓励的意思),也可能只是他正面的偏见,毕竟我跟他很熟,又是他的学生。一个导师总是强烈地希望自己培养出的博士生是个优秀的学者。这种强烈的希望,加上师生的感情,很容易让老师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偏见。

正面的偏见显然不限于师生之间,也存在于朋友之间。如果导师的赞美不可靠,那么来自朋友的赞美自然也不可靠。那什么样的人赞美比较可靠呢?别人赞美你,有各种各样的动机:有些人是为了鼓励你,有些人是为了客套,还有些人是为了恭维你(因为你能给他们某种好处)。显然,带有这些动机的赞美都不可靠。当然,有些人赞美你,是因为真心觉得你很优秀。但在真心觉得你很优秀的人里,有的是因为对你有正面的偏见,还有的是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训练。这两类的赞美也不可靠。

如何判断别人的赞美比较可靠呢?假设有一个人,他不但拥有你这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深入研究过你论文所探讨的话题,发表过相关论文,而且认真读了你的论文,却不知道谁是作者。如果这个人觉得你的论文写的不错,他的赞美似乎是比较可靠的。当然,他仍可能有一些偏见,仍可能对你的论文做出错误的评判。但比起那些知道你是论文作者的人,那些不是你这个专业的人,那些没有深入研究过你论文所探讨话题的人,那些没有发表过相关论文的人,这个人的赞美似乎更为可靠。如果有两个这样的人都觉得你的论文写得不错,那么这种赞美就更加可靠了。

基于以上理由,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论文是否真的有些价值,你应该将它投给一个严格实行专家匿名评审的期刊。所谓“专家评审”,就是期刊找2个左右的相关专家,来审查你的稿子是否值得发表。这些专家不仅仅是跟你属于同一学科或同一领域,而且对论文所讨论之问题有深入了解,并发表过相关论文。所谓“匿名评审”,是指这些专家不知道你是论文的作者,也不知道论文作者的性别、年龄、外貌、种族、学历、职位等等,只能根据论文的内容来判断是否值得发表。当然,他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审稿,无论是建议“发表”,还是建议“拒稿”,或是建议“修改后重审”,都要给出翔实的论证。如果这些专家经过认真负责的匿名评审后,觉得你的论文值得发表(或值得进一步修改),那么你的论文就很可能真的有些价值。

这不是说,所有发表在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期刊上的文章都是好文章,只是说,严格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比起不实行这个制度来,能更可靠地将不好的文章过滤掉。如果不严格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比如审稿虽然做到匿名,但审稿人并非深入研究过相关问题的专家,或者相关专家并不认真负责地审稿),那么就不太可能比非匿名审稿更可靠地滤掉过不好的文章。

二、大佬的推荐

专家匿名评审制度不但能帮助作者较为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论文,还较好地确保了公正。罗尔斯说:公正是所有社会制度的第一德性;一个制度无论多么有效率,但如果不公正,必须修改或抛弃。期刊审稿制度是一个社会制度,当以公正为第一德性。非匿名评审,特别是通过学界大佬推荐发表,是不公正的。

但这种不公,当事人几乎觉察不到。当你的论文获得大佬推荐时,你通常将之看成一种荣誉:“大佬肯向著名期刊推荐我的论文,说明我写得真的很好。” 如果你是大佬,你会坚信你推荐的论文是非常优秀的,你是在提携有潜力的后生。总之,推荐人与被推荐人都不会觉得“大佬推荐制”有任何问题,因为这是一种利己的不公。

我们对利他的不公——使他人获得比自己更多利益的不公正——非常敏感,但对利己的不公——使自己获得比他人更多利益的不公正——常常意识不到。被推荐人的论文获得发表,对于评奖、找工作、升职等方面都会有帮助。推荐人因为帮了被推荐人,以后可以让被推荐人还一个人情或一辈子人情。所以,对于推荐人与被推荐人而言,“大佬推荐制”都是利己的。他们很难觉得有任何不公之处。但对于那些没有获得推荐的人来说,他们会敏锐地感到“大佬推荐制”非常不公正,因为这种制度使得他们在竞争时处于劣势。同样,对于那些没有能力或不愿给别人推荐的人来说,他们也会敏锐地感到“大佬推荐制”非常不公正,因为这种制度使得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赶不上那些热衷推荐的大佬。

其实,“大佬推荐制”是权贵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的一种形式。权贵资本主义,借用wikipedia定义,“又称官僚资本主义、朋党资本主义、裙带资本主义、密友资本主义、关系资本主义,指一个经济体中,商业上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商人和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在学术界,大佬不但是教授,也兼任各种要职,是学术界的高官。普通学者,特别是刚入行的年轻人,能否在学术界取得成功,取决于他们与大佬的关系是否密切。因此,“大佬推荐制”可称为“学术界的权贵资本主义”。

“大佬推荐制”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能力。起初,也许学术界只有少数人玩“大佬推荐”。这些人玩一段时间后,不但名利双收,而且使得没玩“大佬推荐”的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然而,后者不甘处于劣势,又无法消灭那些玩“大佬推荐”的人,只好努力跟着一起玩“大佬推荐”。先前玩“大佬推荐”的人见到别人跟他们竞争,只好继续火上浇油,将“大佬推荐”持续升级。如此下去,“大佬推荐制”很快就成为学术界的基本制度:想在学术界立足,必须先接受“大佬推荐制”;年轻人要努力跟大佬搞好关系,年长的要努力成为大佬。(我有一段时间非常desperate,试图接受“大佬推荐制”,可惜我没能找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给我推荐的大佬。)

当“大佬推荐制”成为一种默认的规范时,它的不公正就更难被觉察到。要让受益的推荐人与被推荐人认识到这是一种利己的不公正,需要一张罗尔斯说的“无知面纱”(veil of ignorance):假设你不知道你自己是(或很可能是)大佬或被大佬推荐的人,也不愿意赌一把,你就不会赞成“大佬推荐制”;相反,你会赞成严格的“专家匿名审稿制”。

只是,受益于“大佬推荐制”的人,不会愿意戴上那张面纱。

2016年10月2日于南大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WooThemes

Skip to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