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论学术公正

丘成桐论学术公正

以下是丘成桐接受《科学时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中国的学术评审,应该找到国际化的专家,而不只是找国内的院士和学者,中科院相对愿意找比较公正的方法来评审,但还是不够。评审制度应该很严格、很认真地制定,给研究人员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让他们晓得只要刻苦努力,就能成功。”丘成桐认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很多问题在于评审制度,评审制度不公平,影响到年轻人的发展。

丘成桐介绍,美国也有人事关系,但美国优秀的研究人员很多,因此没有一个研究人员可以一手遮天,真正有意思的工作总会得到赏识,始终会出头。有了这样的保证,美国的年轻人会花很大工夫去找好的思想、好的研究。美国能吸收全世界的人才,并让这些人才发挥作用,主要原因是有一套公正的同行评审制度。他希望中国也能营造出这样的环境和制度。


以下是丘成桐接受《同舟共进》的访谈

《同舟共进》:如果请您给出一个中国如何建设一流大学的建议,您会怎么说?

丘成桐:现在就要寻找一流的有学问的人,不仅仅是国内的,是到全世界去找,真真正正为了做学问而做学问,找一些这种人,然后努力,就可以做成功。

但是这样的话,很多人就要放弃权力。问问北京大学里面所谓的名教授,他们愿意放弃吗?他不愿意放弃这个行头,这是主要的原因。所以这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可以说,从林则徐那时起到现在,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

《同舟共进》:您觉得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踏踏实实做学问?

丘成桐:讲句难听的话,中国人就是很容易骗嘛!整个评审制度不健全。中国评审的方法就是靠几个院士。他们真懂吗?一般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关系,他们总是将某某评得很好。“汉芯”事件搞得那么离谱,国家拿了一亿多,是谁做检验?谁做审查?不可能不审查吧?交大的校长应不应该负责任?这都是评审制度问题。在这方面,全世界最糟糕的恐怕是中国,即让几个院士决定什么东西是好的,然后加上媒体炒作,吹牛皮。

《同舟共进》:从您个人的经历看,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在西方的体制下,能否受到公正的待遇?会不会遇到类似中国的情况?

丘成桐:在西方如果你只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也还是会受到打压。但是,是不是永远不能出人头地?我想你只要踏踏实实做学问,真的做得好的话,谁都阻止不了你。你可能迟一两年才会出人头地,你做的文章是社会需要的,是整个研究需要的,最终还是会慢慢重视你的。

我本人很早就出名,可是我有些文章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想理,最后他们没办法不理,因为文章里面有重要的东西。所以说,国外也有打压的情况,可是不会永远受限。

现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中国很多年轻的学者,在学术界受到很多限制。当然,他们的学问还没有做到真正了不起的时候,所以就会出现受排挤的情况。

《同舟共进》:也就是说,西方学术的评判标准相对公正?

丘成桐:公正得多了,不是相对公正。中国的院士可以打压一切,基本上所有的评委会都有一定影响力,就算本人不在,也有学术帮派,也可以打压你。中国的院士很有权力,在资源、经费等方面都有影响力。据我了解,4个院士联名写封信的话,一定可以送到中央,中央一定会重视。这在外国是绝对不会的。实际上这个事情不是我讲的,去年、前年就有院士自己讲过院士制度是不好的。


以下选自《南方周末》“有点另类的数学奖”

在答辩现场,傅雨迪和李周嘉类似“水喷进教室,我们是受害者”和“那个恐龙蛋”(指喷灌在坡地上喷出来的扁圆形图案)等脱口而出的小幽默,好几次逗乐了评委。尽管如此,就在她们结束答辩,刚回到住处休息时,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又把她们召回考场,向评委们解释论文中的一个积分式子。后来,听说不少团队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因为评委们在评定学生的实际水平时,常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只能通过继续深入的提问来了解学生对问题来龙去脉的真实理解程度。这也是 “丘奖“评委会从国内已有的竞赛中汲取的教训——避免因指导教师对课题的过多介入而影响评奖的公正性。丘成桐相信:“孩子们只要觉得被公平地对待了,就会努力。”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WooThemes

Skip to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