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的两个误解

误解一: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互相排斥

并非如此。

大多数搞分析哲学的人并不排斥欧陆哲学,正如大多数搞欧陆哲学的人并不排斥分析哲学。对于在各自领域认认真真做学术的人,大家很敬重。对于做得不错——能获得跟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专家承认——的人,大家都很佩服。我个人特别敬重和佩服教过我欧陆哲学的一些老师和前辈,也发自内心地敬重和佩服国内一些搞欧陆哲学的青年学者。

有些搞欧陆的人从学术上批评分析哲学,跟有些搞分析的人从学术上批评欧陆哲学一样,都很正常。分析哲学内部的人也互相批评,欧陆哲学内部的人也互相批评。学术批评不是骂街,不是侮辱对方”浅薄、庸俗、没有思考能力”,不是悻悻地说:I hate you. 学术批评的目的是开启对话,促进理解。(“我不知道我的批评是否建立在对你的误解之上?如果有误解,请纠正我 。如果没有误解,我想知道你的回应是什么?或许你的回应能帮助我看出我的批评是建立在一些错误的前提上”。)

误解二:欧陆哲学注重哲学史,分析哲学排斥哲学史。

并非如此。

许多分析哲学家写过哲学史的著作。罗素的莱布尼兹研究,罗斯、莱尔和波普尔的古希腊哲学研究,Bernard Williams的笛卡尔研究,都引起了相关专家的重视和讨论。目前Oxford, Routledge, Cambridge等著名学术出版社出版的研究伟大哲学家的著作(包括研究欧陆哲学家的著作),大多数都是受过分析哲学训练的人写的,有些作者也是著名哲学家。比如Martha Nussbaum和Richard Kraut,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专家,也是著名哲学家。

在训练学生方面,美国每个哲学系的本科生课程都有许多哲学史内容,每个哲学系都会要求博士至少修一门哲学史课程。有些美国哲学系甚至要求博士生修6门20世纪前的哲学史课程。我自己博士期间修了两门古希腊哲学课程、两门中世纪哲学课程、两门近代哲学课程。博士阶段的哲学史课程是研究性的,要读许多一手和二手文献,写一篇研究性论文。每上完一门课之后,都会觉得自己很无知,不敢再自称懂哲学史。

有一次我跟一个很优秀的研究现象学的年轻学者说:最近碰到几个搞欧陆的年轻人都很谦虚,或者说自己不懂海德格尔,或者说自己不懂黑格尔,或者说自己不懂康德。他说:我也只懂一点胡塞尔,其他的也都不懂。其实出去留过学都知道,欧洲和英美那边,大多数哲学家都有很长的研究积累。在消化掉这些积累之前,真的不敢说懂啊。

2021年8月24日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WooThemes

Skip to toolbar